我的粮食梦助圆中国梦 --袁隆平

我是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,我有两个梦: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,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。第一个梦是我真正做过的梦。我梦见,我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稻,长得比高粱还高,穗子有扫帚那么长,籽粒有花生米那样大。我很高兴,我跟我的同事、助手们就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。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是我追求的梦想。

水稻、小麦、玉米,是世界最主要的三大粮食作物。水稻是老大,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以稻米为主食;我们中国更高,达60%以上。

为了保证粮食安全,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,我们国家在1996年启动了“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”。超级稻就是超高产的意思,分3个时期:第一期产量指标是大面积示范亩产700公斤,第二期是亩产800公斤,第三期是亩产900公斤。2000年,我们实现了第一期超级稻的计划,现在正在大面积生产应用。2004年,我们比计划提前一年实现了亩产800公斤。第三期亩产900公斤,经过协作攻关。我们在2011年也实现了,比计划时间2015年提前了4年。2014年,亩产突破1000公斤。

提高水稻的产量,要“四良”配套:一是品种要好,良种是核心。二是裁培技术要好,良法是手段。三是田要好,良田是基础。田不好的话,太沙或者太碱、太酸、有毒物质多,都不行。四是良态,气候要好。我们还不能控制气候,只能趋利避害,适应气候变化。

实现了亩产1000公斤之后,有人问,还有没有新的目标?我说,我还要发挥老骥伏枥的精神,实现我的禾下乘凉梦,向更高产量攀登。有人问,我的水稻产量有没有尽头?我说,从水稻光能利用率的理论来说,太阳辐射量的5%可以变为有机物。我们把这个理论的数字打对折,按2.5%的光能利用率来算,依据长沙的太阳辐射量,一季稻亩产可以达1500公斤。所以,实现了亩产1000公斤之后,再向更高的产量攀登,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能的。这是我的第一个梦,要实现禾下乘凉梦。

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。现在,全世界有22.5亿亩水稻,平均单产是280公斤。日本是科技先进国家,有两千六七百万亩水稻,平均单产是450公斤。印度是发展中国家,也是水稻大国,水稻平均亩产200公斤。我们的杂交稻种植面积达2.5亿亩,几乎是日本的10倍,水稻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,每年种植杂交稻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口。我们的第一期超级稻已经大面积应用,有2000万亩,平均亩产550公斤。第二期超级稻的种植面积近1000万亩,平均亩产600多公斤。第三期超级稻现在还没有大面积应用,估计平均亩产会达到650-700公斤。因此,我们中国人通过努力,完全可以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。

2012年,中国的杂交稻在印度、越南、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、盂加拉国、巴基斯坦、美国等国家推广的面积有520万公顷,相当于7800万亩,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。如果世界上有一半的稻田种上了杂交稻,增产的粮食,按平均每公顷增产2吨计算,可以多养活4亿一5亿人口。

实现第一个禾下乘凉梦,我们正在攻关;第二个梦怎么实现呢?这里,我有几点建议。

首先,国家要更加开放一点,让我们最好的两系杂交稻走出国门。

其次,国家要扶植一两个种业龙头企业,走出国门。国家要给这些龙头企业更优惠的政策,鼓励它们打入和抢占世界市场。举一个例子,美国有个杜邦先锋海外种子公司,全世界80%的玉米种子都是它的。杜邦先锋海外种子公司的杂交玉米是相对优势,而我们的杂交水稻是绝对优势。美国杜邦先锋海外种子公司的种子占了世界80%的玉米种植面积,我的目标是中国的杂交水稻要覆盖全球一半。如果国家扶植几个龙头种业企业走出国门,只要政府的政策支持,我们的企业完全能够做到,而且效果非常好。我们每年都举办很多期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,向亚非拉几十个国家的技术人员传授技术。

最后,把长沙打造为“国际杂交水稻之都”。举全国之力,打造一个平台。这个平台集科研力量、种子资源、优秀人才于一体,成为杂交水稻的研究中心、 国际培训中心、会议中心、展示中心、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等,使我们的杂交水稻有一个更好的平台,走向全世界。

我在杂交水稻创新研究中的体会 --袁隆平

第一,从杂交水稻研究的成果可以看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。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来自深入细致的实干、苦干。书本里种不出水稻,电脑里也长不出水稻。搞育种的就要坚持在第一线,重视实践。我常常召集助手们一起讨论,遇到困难就激发大家思考,这样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知识和才干。

第二,学术上的自由思想和自主探索是很重要的。人要读书但不迷信书本,年轻人要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成。科学研究要敢于质疑,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,质疑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、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和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。

第三,搞科研不能怕失败,怕失败就不要搞科研。科研就像跳高,即使一次跳不过,也可以为下次积累经验。

第四,搞科研不要有门户之见,要充分挖掘科技人力资源,激发其更好地释放自主创新能力。

第五,多让年轻人继续学习和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,这一点很重要。要创造环境使他们在学术上有建树、在科研上有成果,德才兼备,成长为学术领头人。

第六,在思维方法上,我主张:一、大胆假设,小心求证。科学的假设是一种逆向思维,往往以一种“不证自明”的公理形式出现,实际上是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形成的逻辑起点,进而进行推论和思维。二、善用直觉思维,把握灵感顿悟。灵感在科学研究中与在艺术创作中一样,具有几乎相等的重要作用。灵感是知识、经验、追求和思索综合在一起的升华产物,往往由某一外界因素诱发而产生,即所谓触景生情。同时,灵感常以一闪念(即思想火花)的形式出现。因此,在科学研究过程中,切勿放过思想火花。三、要学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,也要懂点唯心主义哲学。